《报告》显示,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包括政府和企业侧)在2025年将达到1099亿元,2030年将达到4504亿元,2060年将达到43286亿元。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以来,碳中和已被纳入中国政府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关政策精准化落实,实现“双碳”目标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过去两年,更多的企业增强了碳管理意识,以减碳为核心的“碳管理”概念已然获得不错的市场声量以及大量的资本投入。
为助力更多企业洞悉碳管理市场前沿趋势,在双碳时代抢占发展先机,碳阻迹联合灼识咨询基于对行业的know how以及在资本市场持续对行业分析的经验, 正式发布《中国碳管理服务市场规模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以下为《报告》部分内容展示。
01
碳管理服务市场崛起,隐藏巨大潜力
基于碳和其他行业的强关联性和碳的可交易性,碳管理软件和咨询服务(简称“碳管理服务”)市场有着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碳交易规模未来的高增长将推动整个市场发展,这两大碳属性共同为碳管理市场带来巨大潜力。
《报告》称碳管理服务主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碳管理支持,其中碳管理软件是对产品或企业的碳排放进行量化计算与智能分析的智慧节能减排平台,而碳管理咨询服务是围绕碳减排和碳交易等方面的碳管理咨询服务。
02
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预测及趋势分析
《报告》显示,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包括政府和企业侧)在2025年将达到1099亿元,2030年将达到4504亿元,2060年将达到43286亿元。其中产品碳足迹软件和咨询业务的占比都将高速增长,碳交易以及低碳产品佣金的收入也将占据较大份额。
此外,企业端将成为未来碳管理软件和咨询服务市场的主力增长点,占总市场规模的比重在2060年达到约95%;未来企业端将更追求可溯源、可流通的碳管理环境,碳交易及产品碳足迹将成为企业碳管理的重点业务。
放眼全球,欧盟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统一碳交易体系已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相比之下,美国联邦尚未形成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区域性碳市场在美国相继建立。
在此背景下,一些明星级的碳管理公司也应运而生。美国的Watershed不久前宣布完成新一轮7000万美元的融资,并以10亿美元估值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Persefoni也于近期完成1.01亿美元融资;欧洲的Normative则获得了3100万美金的融资。
《报告》围绕发展历程、融资情况、产品与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分析了Watershed、Persefoni、Normative等国际头部碳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实践,为中国碳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由于篇幅限制,本篇文章仅节选报告部分内容。